文弱的女生也能干汽修?不觉得辛苦?近日,在一堂新能源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与检修的实训课上,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看到了一道吸引人的风景线:陈楠希和同学们一头扎进汽车堆里,看电路图、查仪表盘、检测。“我从小到大做得最‘野’的事,就是来学这个。”她说。
老师黄景鹏预计,有了紧密对接行业的实训设备、实践水平高的双师型教师的共同支撑,每一个高职生都有机会精进技能,在毕业后创出美好未来。
不愿做“宝贝”,胜似“宝贝”
学习汽车技术类专业的女生往往较少。在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这里,每个班级里面可能只有一两个女生,甚至是没有。但在实训课中,女生并未能享受性别差异带来的特殊照顾。这次上课的人群之中,作为唯一的女生,陈楠希站在了同学的最前头。“黄老师的课,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我很喜欢上。”她觉得,理论课略微枯燥,实训课更好玩、更酷,让自己有一种按捺不住的兴奋,“哇,又可以动手了,我跟别的女生不太一样,从小就很野,做过最‘野’的事,就是主动来学这个了”。父母则担心,女儿以后可能就是一个“修车师傅”了,不仅辛苦,薪资待遇还不高。为此,父母和陈楠希展开了一场激烈争论,无奈陈楠希比较坚持,最后父母只好尊重她的选择。
2019年,来自揭阳惠来的陈楠希入校报到后,明显意识到自己的决定有些“另类”。当时,学院汽车与工程机械类专业招生人数加起来近500人,但女生才30多个。在这样的环境里,男生会将女生当宝贝一般护着吗?“并没有这种感觉。”她印象最深的是,在维修汽车时卸下轮胎,这种体力活只能交给男生做。“在学习上,大家都是平等的,我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我觉得做这个不分性别,只有拿出能力来,别人才会服你。”她说,汽修并不绝对是男生的职业,自己在实践中敢说敢做,愈深入学习,便愈喜欢实践性强的课程。
两年学习下来,陈楠希开始展露出不俗的动手天分:和擎天战队的搭档一起夺得第十九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tac 2020线上任务赛(自动机器人布障赛)一等奖和最佳设计奖、第二十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 2021机甲大师赛高校联盟赛(广东站)3v3对抗赛的非甲级队伍组别一等奖和南部赛区工程采矿一等奖。现在她笃定在汽车领域不停锻炼自己。一年后,她将继续深入本科院校深造、打牢理论基础,以取得支持自身未来发展的足够实力。黄景鹏说,在汽车行业,真正懂车的女员工更受用人单位青睐,被像“宝贝”一样对待。
好设备和好老师,缺一不可
这节实训课的上课地点在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实训基地内,里面摆满了实训设备、检测工具、实训台架,乍一看,就是一个大型的汽车4s店维修车间。老师黄景鹏一边讲,身着实训工服的学生跟着一边记下要点,并随时准备操作,通过大屏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架构和原理,坐上驾驶位看仪表盘,掀开引擎盖查线路故障。教授内容相当丰富,随着老师的讲解,这堂课全是在站着和移动中完成的。授课区域没有空调,两节课下来,师生们都已汗流浃背。
现代社会,汽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从业人员稍有懈怠就会因落后于时代而被淘汰。因此,为了让相关专业的职教学子掌握的实践技能与市场一线接轨,职业院校在建设实训室时必须多方考虑,其中一条路径就是引进最新款的汽车作为实训设备。和其他高职院校一样,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也遵守这一基本惯例,课堂上教学用的三台新能源汽车,就是某国产汽车品牌于2020年推出的新款,能保证所有学生在一堂课中有机会上手至少一次,借此不断验证所学、循环提高技术。
实训课占总课时的比例过半,老师的水平对实训课质量起决定性作用。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锻造兼具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和企业人才到学校工作的常态化机制。对此,10多年前从知名汽车企业转入职业院校任教的黄景鹏认为,“双师型”教师作为职业院校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各个院校都在不断地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但相比“双师型”教师比例这一指标,更需要关注的是让技能落地。“现在00后学生脑袋灵活,吸收东西比我还快,会提出很多疑问,老师必须通过专业建立自己的权威,在课堂上,我必须成为一个问不倒的老师。”
职业教育关键是教会学生一门技术
汽车产业的更新换代导致人才需求出现了结构性变化,这要求院校的教育教学必须跟上形势发展,根据市场的需要提高人才培养的适用性,否则毕业生“货不对板”,无法实现高质量就业。黄景鹏说,传统燃油汽车的售后岗位用人在萎缩,与此同时,造车新势力、传统主机厂的初级技术岗位迅速增加,动手能力强的高职学生优势明显,在就业时就成了抢手的“香饽饽”。每一年12月,该校学生已经全部找到了工作,还有不少进入广汽研究院等名企。此外,该校正计划和特斯拉、小鹏开展校企合作并开设订单班,毕业生将可能直接去到这些全球品牌大厂任职。
整体前景虽光明,但他建议学生尽早明确人生规划,找准自己的特点,选定一个地方持续努力,最终扎下根来,才有一番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有一小半带着很清晰的想法进来,其余的都有些迷茫或者被动,到了快实习时依然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嘛.但我希望你通过实习最后确定,用技术吃饭是完全可以的,而且越老越吃香,最怕的就是没有定力,毕业两三年不能坚持,就去卖房、炒股了,技术也荒废了”。这之后,毕业生还需要有打通、延伸知识结构的能力,在拥有技术的基础上,成为会销售、懂运营的复合型人才,让职业道路越走越宽,焕发出更多的可能性。
在实训课上,激发职校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信心,是黄景鹏花工夫最多的地方。他尝试打破传统的教学顺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首先动手,在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向老师寻求答案。“多向他们描绘蓝图,这个行业很兴旺的。社会长期对我们不看好,但职业教育需要自己争气,而不是停留在口号上。最关键是教会学生一门技术,让学生们知道,每个汽修人都是技术能手,也可以是大国工匠,否则其他一切无从谈起。”谈到未来,他不停给同学们打气。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曾俊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伍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