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团委发布时间:2023-09-15 09:53:28
南方 8月15日讯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今年7月——8月,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海事学院成立调研队,组成乡村振兴促进团,重走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考察路线,用好调研研究“传家宝”,深耕乡村振兴“大文章”。
乡村振兴走基层,“连”系党建助华“樟”
7月7日,“青心向党”乡村振兴促进团首先来到了连樟村史馆。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连樟村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精神,同学们近距离感受到了连樟村近几年的蝶变,各项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陆续建起,公共服务进村进户,泥泞的村道变成水泥路,路灯从山脚一路亮至村里,村民学习锻炼有了好去处……
2018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连樟村提到,乡亲们一天不脱贫,他就一天放不下心来。连樟村将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牢记于心,因地制宜地将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基础工程,注重突出本地特色,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短短6年时间,连樟村从省级贫困村、远近闻名的贫穷没落“空心村”,一跃成为脱贫致富的标杆,游客纷至沓来。如今,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缩小了,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更加畅通了,城乡公共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了,乡村更加美丽了,村民的日子也更加美好了。
“青心向党”乡村振兴促进团参观连樟客厅。
看·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视频
“青心向党”乡村振兴促进团来到了连樟村党群服务中心,观看了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连樟村时发表的重要讲话视频。连樟村党总支书记陆飞红介绍了连樟村近年来通过党建引领带领村民致富,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努力探索乡村振兴可复制可推广的“连樟样板”“清远经验”的发展历程。
乡村振兴促进团团员聆听陆飞红书记介绍党群服务中心。
乡村振兴促进团团员合影
察·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助乡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促进团来到了连樟村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全国示范性基地,园区采用“公司 村委 农户”的发展模式,立体无土栽培模式,集约高效种植农作物新品种,全程贯彻绿色防控理念。园区拥有4条鳜鱼工厂化养殖生产线,在保温棚内利用先进技术进行鳜鱼现代化养殖,有着土地集约、安全性高、绿色环保、节约水资源、节能增效等优势。先进的发展模式不仅可以优先吸纳富余劳动力就业,同时每年可为连樟村增加近80万元的村集体收入,构建联农带农机制,助推连樟村加快实现乡村振兴,促进连樟村的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化发展。
乡村振兴促进团团员参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思·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在连樟村乡村振兴学院,海事学院党委书记廖文成和清远市人大代表、观山村党总支书记黄俊添结合基层党组织治理,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主题,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黄俊添书记(左)和廖文成书记(右)分别给乡村振兴促进团团员上党课。
“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乡村振兴。”黄俊添书记说道,要想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基层党支部这个“火车头”。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堡垒作用,办事公道、敢作敢为、为群众办实事;要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夯实组织基础、抓好队伍建设、建强农旅品牌,走出“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为双引擎,推动乡村振兴”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径;要开展党员“三亮活动”,充分发挥好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助推高质量乡村振兴。
廖文成书记谈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就是要让农民富裕起来,要解决这个问题,乡村产业振兴是关键,连樟村采用“公司 村委 农户”的发展模式,以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打造了“连樟样板”。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主人公,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多动手、多动脑、多观察,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培养大胸怀,树立大理想,积极投身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感·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的殷切关怀
2018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连樟村视察并在该村的贫困户陆奕和家中进行慰问,从扶贫政策的落实到家庭住房再到子女就业,总书记无不一一询问、事事关心。家有6口人的陆奕和曾是连樟村的贫困户,妻子和父亲患病在家,三个子女还在上学。在过去,他只能到处打零工,干农活,维持生计。“青心向党”乡村振兴促进团来到陆奕和家进行慰问,在与陆奕和交谈中得知他们家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待,三个子女都考上了大学,家里也在政府的关怀下,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摆脱了贫困,实现了小康。
“点绿成金”,助力红树林变“金”树林
感——学习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保理念
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的金牛岛红树林的面积约104.2公顷,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丰富的红树林资源不仅守护着海堤,还孕育了鱼、虾、蟹、贝等各类水产资源,吸引多种鸟类到此栖息,形成优美动人富有特色的自然景观。
这里是习近平总书记湛江考察调研的重要一站。在这里,看着红树林的枝叶如翠绿的帷幕,轻轻摇曳在微风中的画面,调研队真正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保理念。
调研队队员在金牛岛红树林合影留念。
听——倾听基层经验,弘扬红树林精神
在麻章区湖光镇世乔村的村民委员会,世乔村党支部书记许伟宁正在和湖光镇工作人员王浩安等谈论如何加强治理红树林保护区。在接受调研队队员采访时,许伟宁谈道,红树林的生长周期很长,红树林的成长需要几百年,听村里老一辈的人说,在他们小时候去赶海时就已经像现在这么高了。2023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保护区东部的麻章区湖光镇金牛岛红树林片区,察看红树林长势和周边生态环境时强调,这片红树林是“国宝”,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村民的保护意识普遍都非常高,在村委会的牵头带动作用下,村民经常自发组织专业的人员在巡查,村规民约里规定要保护好红树林,不可以随意砍伐红树林。习近平总书记来之后,我们的村民更加有信心保护好这片宝贵的红树林!
学——了解红树林的生态价值
调研队前往参观了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那里,讲解员向调研队介绍,保护区有红树林面积7228公顷,是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其中最古老树接近500年,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性地区和国际湿地生态系统就地保护的重要基地。
山海并茂·红色柏桥
2023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茂名市根子镇柏桥村考察荔枝种植园、龙眼荔枝专业合作社,了解当地发展荔枝等特色种植业、推进乡村振兴等情况。三个月后,海事学院教师党员王芷燕带领“山海并茂·红色柏桥”调研队,重走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路线,通过参观、访谈、走访、体验等方式深入了解广东茂名荔枝龙眼等产业的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成果。
第一站,考察队来到了柏桥龙眼荔枝专业合作社。一颗小小荔枝果,不仅发展成为富民增收的大产业,更成为传播现代农业文明的新载体。在这里,合作社工作人员给考察团师生们放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到访合作社的视频,介绍合作社内的荔枝、龙眼等产品。合作社理事长何达为介绍,近年来乘着省、市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的东风,合作社迅速发展壮大,发展业态包括种植、加工、销售和服务,其中种植示范基地2个,种植荔枝3600亩,龙眼1700亩,年加工荔枝1300吨、龙眼900吨。
接着,调研队还一同走访了荔枝实践馆、柏桥村村委会、红荔阁、丰盛食品有限公司以及当地的农户、商户等。
【通讯员】梁馨元
【本文责编】张蓓蕾
【频道编辑】莫群 陈冰青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郭芳 林若川
【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8/15/c7996402.html?colid=7747&firstcolid=7747&appversion=10300&entercolumnid=7747&from=wechatmessage&date=bnvsba==&layer=3
|